一、加强管理,提升内涵建设。
积极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拓展合作渠道,加强馆藏文物研究,提升科研产出;丰富藏品体系。参与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对标《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以评促改,完善博物馆展陈,藏品建档、保护,博物馆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规范学生志愿者管理。
二、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与黄河流域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引进黄河流域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交流展览。计划1月——3月与荆州博物馆合作,联合举办“极目楚天舒——楚文化特展”;5月—8月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合举办“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承办青岛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宣传活动。
三、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打造社教研学品牌
1.举办以“我和我的博物馆”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4节气和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手作及讲解研学活动,打造专属文化教育品牌。将青少年教育项目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在新时代里结合起来,将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2.举办“博物馆文化周”等主题文化节庆活动,博物馆在周末实行夜间错时开放,举办国风国潮文艺演出、非遗文化大集、民族器乐演出、露台电影放映、讲解直播、历史讲座等活动,丰富广大市民夜间文化生活业态。
四、深化藏品阐释研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1.加强对博物馆藏品当代价值的研究阐释,结合博物馆陈列展览、馆藏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对城阳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好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脉络、文明成就,出版专业学术文献,推动地区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
2.打造城阳历史文化专属IP。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打造独具城阳历史文化IP属性和博物馆馆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衍生转化的形式,切实增强展览展示的影响力。
五、数字赋能,高质量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运用网络化、系统化、数字化的手段和载体,在管理方式、公共服务、观展体验、藏品保护、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全面智慧提升,积极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数字赋能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