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2021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1.06
 

2021年,城阳区博物馆以实现新馆开放运行为目标,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及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推进博物馆各项建设与业务工作,建成城阳区第一座国有博物馆,并面向市民正式开放。现将全年工作报告如下: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领导讲话精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及市、区文化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平均3篇,交流2次;领导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篇,交流4次;参与区文旅局统一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廉政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

二、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展厅陈列布展工作

组织实施城阳博物馆展陈布展,聘请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布展艺委会专家全程参与,对陈列布展每一个环节进行专业指导与把控。立足城阳实际,全面梳理城阳历史文化脉络,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展陈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古代城阳历史进行展示。依托680余件(套)展品,首次利用实物和文献学相结合,用“物语”的形式,主题鲜明、脉络完整地全面展示了今城阳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时期这段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三、立足细节,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与讲解接待工作

2021年,城阳区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前,采用预约及实名登记的方式接待参观市民和团体。2021年11月,省文物局批准了我馆的备案申请,城阳区博物馆于12月正式对外实施免费开放,每周开放六天,周一闭馆一天,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通过讲解员对馆内故事、文物讲解的方式,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通过研学活动,在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作用。作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为展示城阳历史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市民文化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体现了我区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四、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坚持把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要求,建立完善博物馆安防系统,全面保障博物馆日常运行文物及开放安全。一是建立城阳博物馆智能化安防集成系统,该系统将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集成到同一安防系统中,实现对博物馆外围、公共区域、展厅、库房、办公区域的全面监控与防范。二是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完善安全防范的人员结构,加强馆内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落实整套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的预案,做好防汛抗台应对工作,使事故的发生率保持在零状态。对博物馆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举办临时专题展览,扩大群众受众面

为了激发观众参观兴趣,提升观众对博物馆满意度,我们创新展览形式,创新展览内容,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雄风盛歌——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临时展览,展期三个月,从2021年12月持续到2022年2月。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相关展览首次走进山东,首次走进区级博物馆。展览展出的120余件(组)文物都是陕西近年出土的周秦汉唐文物中的精品之选,凝聚着古代中国最为绚丽的盛世记忆,彰显出华夏民族奋发有为、包容大度的文化自信。

六、科学规范,严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我馆坚决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规程,开展各项考古发掘工作。2021年,我馆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合作,在惜福镇街道傅家埠社区开展半千子遗址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这是在崂山西麓首次大面积揭露的史前龙山时期聚落遗址,房址结构、布局相对清晰,出土的石器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为复原史前崂山西麓龙山时期先民的生存环境、生业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该片遗址发掘为探讨崂山西麓毗邻分布的同时期遗址-西窑顶、冷家沙沟、李家宅头遗址的关联和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胶东半岛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资料。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2021年度工作报告

参观服务
全景
教育
藏品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