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2022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3.01.03
 

2022年,城阳区博物馆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和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活力,扎实开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安全底线,夯实文脉根基

为给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城阳区博物馆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的线上实名预约参观制度。每位到馆市民均需扫描并查验“青岛一码通”,无异常后方可进入。每日对服务区域、展厅展柜、设施设备严格定时消毒。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工作常抓不懈。馆内监控24小时全天候运行,随时监控发现场馆运行异常情况。每天开馆、闭馆实行巡查检查制度,做好安全登记记录,确保所有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和每日开放安全有序,切实保障馆内文物安全。

2022年城阳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0万余人,接待团体200余个,广大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纷纷组团参观,成为广大市民参观学习、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作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为展示城阳历史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市民文化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让博物馆“走近公众”

区博物馆将展览展示作为主要文化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展览增加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1、主题鲜明脉络完整,讲好讲“活”城阳故事

“城阳山海间”历史陈列凭借丰富的展陈形式、精美的陈列文物、生动的讲解,深受参观市民的喜爱,成为广大市民学习、了解城阳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城阳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在第六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中城阳区博物馆“城阳山海间”历史陈列荣获“精品奖”,是获得此奖项唯一的县区级博物馆。

2、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城阳区博物馆自2021年12月开馆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与黄河流域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始终将观众满意度和提升展览水平放在首位,坚持高等级、高标准、高要求。先后两次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联合举办“雄风盛歌——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大唐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两场展览将陕西省的地域文明和古代中国最为绚丽的盛世记忆呈现在城阳区广大市民面前,促进了地区间的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市民在参观的同时,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数字赋能,高质量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为增强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城阳区博物馆坚持展示方式与展陈内容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VR、三维建模、360全景展示等数字技术将博物馆的藏品、展览、讲解等在线上呈现给观众。多渠道强化文化供给,积极构建线上数字展示平台,实现博物馆“云端”24小时文化服务“不打烊”。建设城阳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平台,融合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云观展小程序等,不但包含公告资讯、展览详情、精品文物一览、线上预约参观、活动报名等传统功能,更有360度VR全景看展、智能语音讲解、文物三维全景展示、AR增强现实互动等时下热门的博物馆数字化服务。让市民不仅可以享受身临其境的“云观展”体验,同时也能够与文物实时互动,让文物“活”起来,增加观展的互动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为市民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

四、以文化人,打造“两创”发展社教新阵地

城阳区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通过打造专属研学教育品牌实现优秀历史文化的全面传播。推出以24节气和传统节日为主线和以“我和我的博物馆”为主题的手作及讲解研学活动。将青少年教育项目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在新时代里结合起来,将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提升市民对馆藏文物及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阳历史文化“符号”。城阳区博物馆在馆内设立了文创产品展览展示区域,以馆藏文物为元素,设计制作了文创雪糕、集章册、明信片等进行展示展销,进一步拉近了博物馆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使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丰富内涵。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2022年工作报告


参观服务
全景
教育
藏品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