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瑰宝展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创建于元代。北倚巍巍中条山,南俯滔滔黄河水,是珍贵的黄河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特质的重要文化遗存,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治河不忘文物保护。1956年建设三门峡水库时,为了将处于水库淹没区的永乐宫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时属山西永济县)整体搬迁到20公里外的芮城县龙泉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举全国之力,十年为功,完成了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
  永乐宫的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壁画的精美绝伦,还在于煌煌官式建筑之壮丽、道教文化之深邃,她宛若山河遗珍,七百余年来,静静地等待着您的到来。
展览单元
瑞应永乐
天宫巍峨
素壁华彩
遗珍重光
瑞应永乐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统计,元代建筑多达354处。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唐代就建有吕公祠。金代末期伴随全真教兴起,由祠扩建为观,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原址位于永乐镇,后人也称之为“永乐宫”。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颁发令旨,指定专人统管道教,并由燕京派遣道门大师潘德冲常驻永乐,主办兴观事宜,于是扩建了规模宏伟的道教场所——永乐宫。永乐宫由全真教大师宋德方首倡、潘德冲主持修建,于1247年始建,至1358年完成,耗时111年建成。
天宫巍峨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永乐宫是我国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建筑风格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和创造,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粗大的斗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形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能够完整保留到今天,弥足珍贵。
  永乐宫中轴线的主要建筑均建于高台基之上,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间有与月台等高的甬道相通相连,两侧不设置其它建筑,突出中轴线各建筑的疏阔高敞,凸显主要建筑的巍峨壮观,这种形式的空间设计在元代其它寺庙宫观建筑所罕见。在建筑艺术上,斗栱、彩画、藻井、琉璃、木雕、泥塑等都是具有时代艺术代表性的精心杰作。
素壁华彩
  永乐宫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闻名中外,是中国现存寺观壁画中规模最宏大、题材最丰富、画技最高超的典型代表。宫内共有壁画1005.68平方米。龙虎殿和三清殿壁画以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绘制道教三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宏大场面。纯阳殿和重阳殿壁画以分幅山水人物兼通景连环画的方法,绘制了吕洞宾、王重阳一生的传说故事。其壁画艺术继承了唐、宋绘画传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
  永乐宫保存了最完整、最成熟的壁画制作全流程标本,并以壁画为主体,融汇彩塑、彩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顶级的元代艺术大师们高超的绘画技法。
遗珍重光
  1956年,国家开始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国务院决定将当时处于工程淹没区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到芮城县北的古魏城遗址之内,即永乐宫现址所在。从1957年开始,经过勘察、测绘、设计、选址、临摹、加固、揭取、迁运、复建等过程,历时10年完成。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情况下,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投资220万元,组建了由数十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与600余名匠师、工人组成的搬迁团队,跨地区、跨部门、多行业合作,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完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新了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和理念。
推荐藏品
名称 时代 质地 来源 备注